口述与记录·盐田文化记忆发掘与宣传系列
孙霄,1998年从市文管办借调新区,参加英街历史博物馆筹备工作。1999年5月开馆后任馆长一职,2015年退休。
一
1976年我被招进我第一座遗址西安半坡博物馆,开始了我在文博系统的生涯。1985年,家文物局委托内大学代培文博专业人才,我考入人民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学。1991年调入深圳,在市文管办工作。
早期沙头角镇投资了30万元建立了纪念馆,免费开放了3年,已经接待了十几万游客,图片展英街故事很受游客欢迎。当时馆里主要展出的是图文,有一个界碑模型,还有两件采集的石器。尽管实物比较少,但是有了这座纪念馆,英街就有了文化氛围。
英街博物馆一楼古代历史主题展厅
1992年,市文委副主任云蔚成带领本处同事前往英街调研,参观了英街上的英街历史纪念馆。讲解员黄巧媚告诉我说镇政府已经给市里打了报告,准备在英街建一座博物馆。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一动,回到市里后,我和市文管办黄和主任提到想去筹备英街博物馆工作的事,黄主任说你这个想法很好,我支持。1998年7月,黄主任和我一起去盐田文化局找到冯琪局长,她向冯琪局长推荐了我,冯局长听到我是学文博专业的,眼睛一亮,站了起说好啊,盐田新区刚成立不久,任压了一大堆,筹备博物馆我们正愁没人呢。
二
就这样,我很快被借调到了盐田新区文化局英街博物馆筹备办工作。当时还有两个人一个是讲解员黄巧媚,一个是舒芳,不久,杨洁琼也从肇庆档案馆调盐田加盟。我们几个人到区委办公楼4楼的一间办公室开始工作,门上贴的纸条上写着英街博物馆筹备办。这个筹备办不涉及职位也不发工资,只是个空衔。当时只是借调,工资还是市里发的。很快我就发现,要建一座博物馆并不是单凭热情就可以做到的。建一座博物馆是要具备条件的,首先是要有文物和展品,要有一定的历史资料的积累。之前纪念馆展览就是图片展,附上简单的文字说明。现在英街历史博物馆还是一张白纸,要在纪念馆的基础上做一个博物馆,还有很大的距离。
英街一号界碑
筹备一座博物馆,需要征集文物展品,首先还需要调查历史。1998年7月,在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联谊会副会长何集庆帮助下,本馆在盐田区委办公大楼会议室召开了纵队老战士座谈会。我把筹备英街博物馆的事情告诉纵老战士,请大家协助捐文物和资料,没资料的就跟我聊一聊,做一个口述史记录也很好。江纵队老战士廖运是女卫生员,她说我还保存着我的临时员证,我还有一把参加过淮海战役的铁锨。她开始舍不得捐赠,我和她说你自己保管,不如放博物馆保管,发挥教育后人的作用。后,馆里又做了工作,最后廖运把她的照片连同她的铁锨临时员证和任命书都捐给了博物馆。紧接着,何集庆捐了论持久战等早期书籍,黄冠玉捐了一个脸盆,蓝奋捐了一个公文书包。这个书包里分有五个袋子,分别存放不同的资料。
何基
何基为了支持我们办博物馆,给我们捐赠了两件重要的文物,一个是梅沙税站章子,一个是纵司令员曾生题字。我到现在都很感激他对我们建馆初期给予的帮助。
何老当时是江纵队联谊会副会长。我就和他说何老,我现在办博物馆面临很多困难,首先就是缺少实物,缺少资料,能不能帮助下我们。他就回我一句孙馆,我约您,咱们一起去梅沙。我问去梅沙干什么?他说梅沙是我工作的地方。后我才知道,何基是牙买加的华侨,1940年之前他就回了。他是在外看到我们华人受到外人的欺辱,所以,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就决心回参加抗战,成为江纵队一员,被派到梅沙税站做一名政治战士。
梅沙江税站旧址
纵战士何基玛瑙印章
有一天何老拿一件西对我说孙馆啊,我这里有一个梅沙税站私章。我原姓名叫何燕基,去刻章时被刻章师傅把‘燕’字漏掉了。后,干脆将错就错了。没多久,何基又找到我说孙馆,江纵队要筹备纪念馆,我捐给你们馆的章子能不能给回我啊?我说何老,很抱歉,文物已经入账了,文物入账后就成为家资。何老表示理解,不再追讨私章了。我曾与何老一起去过梅沙税站,去看税站的房。何基就给我讲了税站的故事。我们江纵队的革命经费,都是依靠海外华侨捐赠的。但是,日本挑起太洋战争后,就实行了经济封锁。我们部队得不到接济,而且捐款也越越少。所以,江纵队领导在梅沙先设立一个税站,通过运输商客的一些管理,他们进就要到税站缴税,多少缴点就放行了。这个税就作为部队活动经费,我们就是靠这个突破日本的封锁,把根据地所需要的药品粮食通过商贩通过船只运输到梅沙。那时的梅沙税站,每天晚上都灯火通明。
有一次,我和何老获邀到海涛学参加3?18报告会。何老对我说孙馆,咱们盐田在抗战时候是革命根据地,纵司令员曾生都到过梧桐山上的上村,一个重要的交通站。当时就建立了梧桐山革命根据地,他们叫飞虎队,1941年到盐田,但是现在呢,每到清明节,盐田青少年都没有地方祭扫革命烈士,因为当地没有纪念碑。我在江纵队联谊会上和司令员曾生说了此事,曾生就给我题写了‘沙头角革命烈士纪念碑’。后,何基把曾生司令员写的条幅拿给我,我如获至宝啊,我说这个太重要了。我们要争取实现江纵队老战士的愿望,要在沙头角建立一个纪念碑。但我了解到民政部当时发了一个通知,不允许建设带有纪念碑纪念塔字样的建筑物。纪念碑没有在盐田建成。2005年英街博物馆调整陈列,我就在第三层抗战主题展厅设计了一个弧形的墙,把沙盐地区牺牲烈士的名字全部刻上,间位置就做了一个纪念碑,在纪念碑上写下了曾生司令员的题字,算是弥补了纵老战士建碑的心愿。
英街博物馆三楼抗战历史主题展厅
当时的盐田区区委书记戴北方等领导,多次向宣传部询问英街博物馆筹建进展情况,给了10个月的筹备时间,要求必在1999年5月开馆。当时,我的压力徒增。首先要解决文物展品的问题,我向文化局提出解决文物征集经费问题。区政府常会议研究后,决定下拨40万元作为博物馆前期筹备费用,主要用于征集文物。
1998年12月,我乘飞机去了北京开始征集文物。由于下大雪,到北京机场已经是深夜。在北京没有找到适合的文物或展品,我就去了天津,因为天津曾是租借地,有很多英旧物流进古玩市场。我联系到当地收藏家帮忙联系,找到一些英早期的物品,还有清代官员的帽子衣服或者其他的西。这位收藏家认识许多藏友。在他的帮助下提供了大纲需要的一百多件文物和展品。当时征集这些旧物品价格并不贵。
英街博物馆二楼代史主题展厅
回到深圳后,我把展览大纲写完,召开专家论证会讨论。当时就完成了展呈设计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几个亮点一个是电子地图,底下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不等条约,呈现了英怎么割走香港九龙半岛和强租新界;二是做了一个和墟模型,重现英街之前那段历史,是根据沙头角老人回忆绘制的地图复原的;三是用玻璃钢像把和墟公秤的历史故事复原。
三
1999年5月1日,英街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那天,省市区等相关领导以及附居民都参加了开幕式。活动现场,人山人海,好评如潮。
英街历史博物馆外景
谈起参加筹备英街博物馆是令我人生最为自豪的事情,一是因为英街是最能反映深圳代历史的一个地方,博物馆所反映的街文化内涵和华民族在十九世纪遭受列强屈辱的历史密切相关;二是英街不仅有英殖民瓜分领土的历史,而且自1978年十一届三全会召开后,英街所发生的巨变反映了民族的凝聚力,因此,英街是代史缩影。它见证了人民从站起,富起到强起的历史变革,这些都可以从英街找到历史的印记。英街界碑就是历史见证。它有着从一街分治到一街两制的历史,这种资源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稀有资源,以两个家的名字命名博物馆,哪里有?没有。所以,这使我参与筹备建设的英街建博物馆,不仅可以展示这段屈辱的历史,而且可以深挖这段历史的内涵,可以开展一系列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盐田老故事口述与记录·盐田文化记忆发掘与宣传
从口述史调研的角度切入,通过对老干部老专家老村民等各个领域的老盐田进行面对面访谈沟通,收集老照片,采集第一手的盐田文化记忆,梳理文化脉络和基因,记录盐田历史,延续盐田文脉,通过媒体渠道宣传推广。
源人文盐田微信公众号